大连万象城智能导视原理
许多品牌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注重简化,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审美偏好,而是为了使现有的标志更加适应和通用。有效的标志应该能够跨越各种媒介和应用,从大到小,从平面到数字。
让客户参与到项目中,将方案引导到大家目标一致的方向上,使整个过程变得有序而可控。我们来解读一下品牌触点,在本书中经常出现,很多设计师不知道是什么?品牌触点是品牌与消费群体接触产生互动的场景,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海报、广告、产品包装、店铺等形式的品牌沟通的接触端口。当消费者接触到这些品牌触点,会对品牌产生记忆和印象,通过这些触点感知的积累,从而形成完整的品牌认知。真正让品牌形象形成消费群体认知的正是这众多的品牌触点,因此在品牌触点中要努力将价值、定位配合品牌视觉识别呈现出来。
不过,这些需求的差异基本体现在具体的设计内容上,并不会对品牌所需设计类别的大方向造成影响。也就是说,以宏观角度来看,每个品牌在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设计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只要掌握了大的方向,就能够清晰地判断品牌需要哪些设计。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了一份系统的品牌视觉应用设计清单,涵盖品牌建设过程中在设计上的重点类目,供参考。我们看如今成熟的品牌都是系统感强的品牌:苹果、星巴克、uber、可口可乐。他们都是一个系统的表达,从品牌概念到命名、到理念、到logo、到销售终端、到广告系统、到网络设计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甚至整个品牌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协同后才能产生协同力,完成机器的运转。
标志不等于品牌前面讲了标志不是品牌,标志只是品牌的一部分,很多初学者“都会有标志就是品牌”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标志其实就是品牌特征的一个记号或者符号,如果把品牌比作明星的形象的话,那标志就是这个明星的脸。主标识和次标识在标志领域会有主品牌和次品牌的概念区分,一个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时候,往往要以不同的品牌标识来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进行沟通。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主品牌即主标识,可以理解为拥有品牌基因,就是它的次标识也会继承他主标识的品牌基因,两者之间在名称或者图形表达形式上或强或弱都有某种关联元素,比如谷歌的品牌其余的次标识都会延续主标识的颜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