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数字智能标识公司
许多品牌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注重简化,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审美偏好,而是为了使现有的标志更加适应和通用。有效的标志应该能够跨越各种媒介和应用,从大到小,从平面到数字。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拒接受形式的比稿,这种玩弄设计师劳动成果的把戏一开始就要明确拒。首先了解基本信息,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以下这些都是影响报价的基本因素。品牌所属的行业及核心的产品/服务是什么?品牌目标群体是谁?品牌主要竞争对手是谁?期望交付的时间节点是什么时候?提案阶段需要看几份方案?有多少品牌应用?还要综合自己和企业的实力进行报价。以下是调研到定位流程图,大家可以参考。充分倾听客户对于品牌和产品的理解和愿景,好是能和直接决策人及公司骨干进行沟通,他们是了解产品和品牌目标的人。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解。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所处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是什么?消费者为何要选择你们的品牌/你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你们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们目前的优势是什么?你们希望消费者产生怎样的品牌情感?企业未来的规划和愿景是什么?调研的方法,见下图
我们对我们所喜爱的品牌变得如此依恋,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了标志–品牌的视觉识别物–并不是我们购买产品的原因。标志不是品牌,这对我们与之互动的品牌都适用。品牌是客户每次与之互动时的体验。当然,这要通过强大的视觉识别来加强。标志有助于人们记住它们与公司,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设计出易于记忆的符号。因为我们以如此惊人的速度生产数据–其中大部分都是视觉品牌–我们看到的标志越来越相似,或者与早已被遗忘的设计熟悉。这使得视觉差异化的任务更加艰巨。
不同品牌疆域视觉表达会不一样当然这其中的次标识logo的设计并不是有较为明显的品牌基因,也有企业品牌与其他品牌采用不同的名称并且在形式表达上也没有的联系,这类品牌我们成为独立品牌。比如阿里巴巴这种企业品牌,大的集团标识追求的是承载力和识别力,有其一定的包容性;而小的标识是根据其业务属性,目的是为用户表达清楚其产品属性和业务属性而设计的,所以说在不同品牌疆域上标识的视觉表达会不一样。为什么中国会有很多独立品牌标识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解答独立品牌标识的弊端,如果企业的业务线都是用一个品牌标识做业务推广的话,假设一条业务的一个产品对外受到了损害,那么将会影响到其他业务线的产品,严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甚至倒闭,比如之前的三奶粉事件。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规避其企业运营的风险在一些的业务线比如医疗、金融领域都会使用其独立的品牌标识形象,只是把集团的品牌当作一个背书使用,比如阿里巴巴和支付宝的关系、小米和小米金融之间的关系等等。